<samp id="sxyxt"><rt id="sxyxt"></rt></samp>
    <track id="sxyxt"><ruby id="sxyxt"><menu id="sxyxt"></menu></ruby></track>
    <big id="sxyxt"></big>
      1. <track id="sxyxt"><strike id="sxyxt"><menu id="sxyxt"></menu></strike></track>
        <track id="sxyxt"></track>
        <output id="sxyxt"></output>

          鼎力教育-安徽成考網:工信部備案號:皖ICP備18015012號-1;公安部備案號:34010202600765。
          你的位置: 首頁 > 成考復習 > 歷年真題 > 高起點
          201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起點《語文》非選擇題真題及答案解析
          發布時間:2019-05-05 作者:安徽成考網 http://www.mdspavilion.com 點擊:

          201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起點《語文》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荚嚂r間120分鐘。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10分


          三、(25分)

          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11~14題。

          人生識字糊涂始

          魯迅

            中國的成語只有“人生識字憂患始”,這一句是我翻造的。

            孩子們常常給我好教訓,其一是學話。他們學話的時候,沒有教師,沒有語法教科書,沒有字典,只是不斷地聽取、記住、分析、比較,終于懂得每個詞的意義,到得兩三歲,普通的簡單的話就大概能夠懂,而且能夠說了,也不大有錯誤。小孩子往往喜歡聽人談天,更喜歡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點心,但也為了愛熱鬧,尤其是在研究別人的言語。

            我們先前的學古文也用同樣的方法,教師并不講解,只要你死讀,自己去記住、分析、比較去。弄得好,是終于能夠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寫出幾句來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自以為通,別人也以為通了,但一看底細,還是并不怎么通,連明人小品都點不斷的,又何嘗少有?人們學話,學不會的是幾乎沒有的,一到學文,就不同了,學會的恐怕不過極少數,就是所謂學會了的人們之中,請想我坦白地再來重復地說一句罷,約仍然糊糊涂涂的還是很不少。這自然是古文作怪。因為我們雖然拼命地讀古文,但時間究竟是有限的,不像說話,整天的可以聽見;而且所讀的書,從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讀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駁雜,腦子給古今各種馬隊踐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亂七八糟,但蹄跡當然是有些存留的,這就是所謂“有所得”。這一種“有所得”當然不會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為通文了,其實卻沒有通,自以為識字了,其實也沒有識。自己本是糊涂的,寫起文章來自然也糊涂,讀者看起文章來,自然也不會倒明白。因此我想,這“糊涂”的來源,是在識字和讀書。

            例如我自己,是常常會用些書本子上的詞匯的。雖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連讀者也并不覺得是冷僻字。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細的讀者,請了我去,交給我一枝鉛筆和一張紙,說道,“您老的文章里,說過這山是‘峻增’的,那山是‘巉巖’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樣子呀?您不會畫畫兒也不要緊,就勾出一點輪廓來給我看看罷請,請,請…”這時我就會腋下出汗,恨無地洞可鉆。

            說是白話文應該“明白如話”,已經要算唱厭了的老調了,其實,現在的許多白話文卻連“明白如話”也沒有做到。倘要明白,我以為第一是在作者先把似識非識的字放棄,從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詞匯,搬到紙上來;也就是學學孩子,只說些自己的確能懂的話。至于舊語的復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須選擇,二須有字典以確定所含的意義。

           

          11.第三段所說的“同樣的方法”是指什么?這種方法有什么局限?(6分)

           

          12.作者認為,學話容易、學文難的原因是什么?(6分)

           

          13.第四段中,作者為何會“恨無地洞可鉆”?(6分)

           

          14.作者認為,如何才能讓白話文變得“明白如話”?(7分)

           


          四、(2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題。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者?

          內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蔽涔局?,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

          (《韓非子·說難》)

           

          15.將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并聯系這些語句的內容,說說胡國被消滅留下的經驗教訓是什么。(8分)

           

          16.文中“此二人說者皆當矣”,“此二人”指的是誰?(4分)

           

          17.宋國的富人“智子疑鄰”表現了什么心理?(4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8~19題

           

          山園小梅

          [宋] 林逋

          眾芳搖落獨睻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注】眾芳搖落:百花凋謝。  妍:明媚鮮艷。  霜禽:寒冷季節里的鳥兒。  合斷魂:一定會深深迷戀。  微吟:低聲吟誦。  狎:親近。  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


          18.詩人首聯就將                對比,寫出了梅的不同凡響、不染塵俗的格調與品質。(2分)

           

          19.第三、四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梅花的?第五、六句寫梅花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五、作文(60分)

          20.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在暴雨中,100多個孩子站成兩排,手舉雨傘,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長的遮雨“彩虹橋”。沒帶傘的孩子,可以通過這座“橋”到食堂就餐。近日,這組拍攝于某中學校園內的溫馨照片,在網絡中引發熱議。部分網友的留言如下:

          甲:“這是雨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p>

          乙:“這是不是學校在利用學生作秀?”

          丙:“我們為什么不能溫情一點看待這件事呢?你沒看見孩子們在歡笑嗎?”

          請根據材料,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免費獲取【安徽成考網】為您定制的學歷提升方案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2015年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起點《語文》非選擇題真題及答案解析
          字體: A+ A A-
          国产精品中文原创AV巨作|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