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sxyxt"><rt id="sxyxt"></rt></samp>
    <track id="sxyxt"><ruby id="sxyxt"><menu id="sxyxt"></menu></ruby></track>
    <big id="sxyxt"></big>
      1. <track id="sxyxt"><strike id="sxyxt"><menu id="sxyxt"></menu></strike></track>
        <track id="sxyxt"></track>
        <output id="sxyxt"></output>

          鼎力教育-安徽成考網:工信部備案號:皖ICP備18015012號-1;公安部備案號:34010202600765。
          你的位置: 首頁 > 成考復習 > 模擬試題 > 專升本
          2022年安徽成人高考專升本入學考試《政治》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三)
          發布時間:2022-03-31 作者:安徽成考網 http://www.mdspavilion.com 點擊:

          一、選擇題:1~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凡是認為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均屬于(      )

          A.唯心主義

          B.唯物主義

          C.可知論

          D.不可知論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顯著特征是(      )

          A.階級性

          B.實踐性

          C.科學性

          D.創新性


          3.物質的根本屬性是(      )

          A.矛盾

          B.存在

          C.運動

          D.客觀實在


          4.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世界,這說明(      )

          A.意識不具有主觀性

          B.意識不是人腦獨有的

          C.意識不具有客觀性

          D.僅有人腦還不能夠產生意識


          5.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前提是(      )

          A.個人積極性的充分調動

          B.集體智慧的充分發揮

          C.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

          D.對保守思想的徹底克服


          6.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

          A.運動和靜止的觀點

          B.有限和無限的觀點

          C.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D.共性和個性的觀點


          7.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下列不屬于聯系普遍性的是(      )

          A.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

          B.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具體聯系

          C.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D.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8.對立統一-規律提示了(      )

          A.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過程

          C.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發展的兩種趨勢


          9.下列不屬于實踐的基本特點的是(      )

          A.客觀物質性

          B.自覺能動性

          C.社會歷史性

          D.普遍存在性


          10.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      )

          A.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

          B.生產實踐

          C.科學實驗實踐

          D.改造自然的實踐


          11.理性認識是認識發展的高級階段,它的基本形式有(      )

          A.感覺、知覺和概念

          B.感覺、知覺和推理

          C.概念、判斷和推理

          D.知覺、判斷和推理


          12.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

          A.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B.歷史主體與歷史客體的關系問題

          C.社會發展規律與社會發展動力的關系問題

          D.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關系問題


          13.凡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的觀點,就屬于(      )

          A.辯證唯物主義

          B.唯心主義歷史觀

          C.客觀唯心主義

          D.歷史唯物主義


          14.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它在本質上反映了(      )

          A.人與人的關系

          B.人與社會的關系

          C.人與自然的關系

          D.人與自我的關系


          15.社會意識結構的核心是(      )

          A.物質文化

          B.意識形態

          C.政治制度

          D.國家政權


          16.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      )

          A.生產力

          B.先進社會意識

          C.階級斗爭

          D.人民群眾


          17.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和核心是(      )

          A.實事求是

          B.理論聯系實際

          C.一切從實際出發

          D.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1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B.毛澤東思想

          C.鄧小平理論

          D.科學發展觀


          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      )

          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黨的領導

          C.共同富裕

          D.依法治國


          20.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      )

          A.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B.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C.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D.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      )

          A.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

          B.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C.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D.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22.中國革命的主要陣線是如來(      )

          A.農村根據地

          B.武裝斗爭

          C.統一戰線

          D.黨的建設


          2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      )

          A.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B.實現小康社會的夢想

          C.實現社會公平的目標

          D.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


          24.鄧小平指出,解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      )

          A.改造

          B.改革

          C.階級斗爭

          D.不斷革命


          25.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辯證關系,是社會主義改革事業成敗的關鍵,其中穩定是(      )

          A.目的

          B.動力

          C.前提

          D.關鍵


          26.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      )

          A.人民當家作主

          B.黨的領導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完善法律法規


          2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      )

          A.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B.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C.共同理想

          D.社會主義榮辱觀


          28.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屬于公民個人層面價值準則的是(      )

          A.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B.和平、發展、互利、共贏

          C.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段話生動地反映了(      )

          A.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B.生態文明建設與政治建設的關系

          C.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D.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建設的關系


          30.“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最初是為了解決(      )

          A.香港問題

          B.臺灣問題

          C.澳門問題

          D.香港和澳門問題


          31 ~ 35.為時事政治題(略)。


          二、 簡答題:36~39 小題,每小題 10分,共40分。


          36.簡述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


          37.簡述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38.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及其相互關系。


          39.簡述貫徹新發展理念。


          三、論述題:40~41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40.習近平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他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試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41.試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答案] A

          [應試指導]凡是認為思維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質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決定的,就是唯心主義。


          2.[答案] B

          [應試指導]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顯著特征。


          3.[答案] C

          [應試指導]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4.[答案] D

          [應試指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但僅有人腦還不能夠產生意識。意識不是人腦主觀自生的,而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


          5.[答案] C

          [應試指導]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前提。


          6.[答案] C

          [應試指導]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和總特征。


          7.[答案] B

          [應試指導]聯系的普遍性有三層含義:其一,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聯系之中。其三,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8.[答案] A

          [應試指導]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9.[答案] D

          [應試指導]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10.[答案] B

          [應試指導]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11.[答案] C

          [應試指導]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


          12.[答案] A

          [應試指導]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13.[答案] D

          [應試指導]凡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的觀點,就屬于歷史唯物主義。


          14.[答案] C

          [應試指導]生產力是在社會生產實踐過程中,即在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質力量。


          15.[答案] B

          [應試指導]社會意識形態也稱思想上層建筑,是整個社會意識的核心。


          16.[答案] D

          [應試指導]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17.[答案] A

          [應試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同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實事求是。


          18.[答案] B

          [應試指導]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


          19.[答案] C

          [應試指導]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20.[答案] D

          [應試指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則是最主要的矛盾。


          21.[答案] A

          [應試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


          22.[答案] C

          [應試指導]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主要陣線。


          23.[答案] A

          [應試指導]習近平深情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p>


          24. [答案] B

          [應試指導]鄧小平指出了解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改革。


          25. [答案] C

          [應試指導]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26. [答案] B

          [應試指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最根本保證。


          27.[答案] C

          [應試指導]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28.[答案] C

          [應試指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29.[答案] A

          [應試指導]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題干這段話反映的正是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30.[答案] B

          [應試指導]“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為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的,后來進一步考慮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


          31 ~35.為時事政治題(略)。


          二、簡答題

          36. (1)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關系的哲學范疇。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兩個方面的含義:-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著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發展,-方的存在和發展必須以對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

          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這種貫通性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一是相互滲透,二是包含有相互轉化的趨勢。

          (3)矛盾的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37.(1)1953年,黨中央和毛澤東正式提出并完整表述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化三改”,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二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二者互相聯系和促進,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 ,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路線。


          38.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2)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39. (1)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立足于當前我國的新發展環境、新發展條件,是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厚植發展優勢的重大抉擇,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

          (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


          三、論述題

          40. (1)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人類社會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對工業文明帶來嚴重生態安全進行深刻反思基礎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積極推動的一種文明形態,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形態。

          (2)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對自然規律及人與自然關系再認識的重要成果。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與我們黨一貫倡導和追求的理念一脈相承的 ,是對我們黨關于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的新概括、再升華。

          (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盡管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經濟發展面臨越來越突出的資源環境制約,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從源頭上,從根本上跨過資源環境這道檻,不僅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4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功開辟和堅持的一條發展民主政治的新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政治發展方面的重要展開,其基本內涵主要包含四個方面:

          (1)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中國國情,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2)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 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3)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4)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免費獲取【安徽成考網】為您定制的學歷提升方案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2022年安徽成人高考專升本入學考試《政治》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三)
          字體: A+ A A-
          国产精品中文原创AV巨作|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